行业动态
玻璃技术的演化及其传播
发布时间:2019-11-06 06:24:16
尽管人类很早就用天然玻璃来制作工具,但是人造玻璃(下文简称玻璃)的出现要晚得多。根据现有资料,公元前(下文略作前)三千纪中期,古代两河流域的先民早制造出了玻璃。前16世纪中叶,北两河流域、北叙利亚的先民革新了玻璃制造技术:发明了芯制法、模铸法,创造了熔接、磨琢、彩饰等工艺,制作了各种颜色的玻璃器皿。从一些楔形文字材料来看,两河流域先民已很好地掌握了玻璃的生产技术,这标志着玻璃制造技术实现了首次飞跃,玻璃业演变成了独立的行业。
很快,在北两河流域、北叙利亚地区,便出现了至少五六个玻璃生产中心。邻近地区(巴比伦尼亚、伊朗高原)开始引进这些新技术,较远的地区则通过军事战争或商贸的方式接触并引入新技术,如埃及在战争中俘虏了玻璃匠进而获得玻璃制造术,塞浦路斯、希腊借助商贸引入玻璃业。根据对埃及、两河流域、叙利亚-巴勒斯坦地区(以下简称为叙巴)、希腊等地出土的公元前16—前12世纪的玻璃的化学分析,此时玻璃原材料的主要产地是两河流域、埃及,而其他地区(如希腊)则从这里进口玻璃原材料来制造玻璃器皿。埃及一跃成为与两河流域、叙利亚比肩的玻璃制造中心,从前14世纪起逐步形成了阿马尔那、利希特、甘提尔三个玻璃生产中心。到了前14世纪中叶,整个近东的玻璃生产进入鼎盛期。
近东地区生产的玻璃及其制品,颜色与天青石、绿松石等宝石相近,器形上仿制陶器、石器、釉沙器。迄今为止,近东地区出土的玻璃多见于王宫、神庙以及贵族墓地。显然,玻璃在当时是奢侈品,原因在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制造技术水准,还不能实现玻璃的大规模生产;利用芯制法制造出来的玻璃器皿的高度不超过10厘米,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范围。
叙利亚沿岸、两河流域玻璃业的复苏,带动了玻璃业在其他地区的传播与发展。前8世纪左右埃兰(现伊朗胡泽斯坦)建立起了本土的玻璃业,前6世纪小亚开始了玻璃器的制造、罗德岛开始了芯制法玻璃器的制造、埃及的马赛克玻璃器开始复兴,前5世纪希腊首次用模铸法制造玻璃器。前5—前4世纪,玻璃生产技术传入波斯的波斯坡里斯,用亚述的蜡制法制作出纯净的绿色或无色玻璃餐具。前5世纪,西亚的玻璃制造技术传播到中国、印度。除此之外,亚平宁半岛(坎佩尼亚、罗马)、高卢、伊比利亚半岛,也有少量玻璃生产。
在罗马帝国时代,玻璃业获得了巨大发展。玻璃的颜色发生变化,到1世纪中叶,原色玻璃(绿色或蓝色)逐步取代了有色玻璃。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:首先,罗马人饮用葡萄酒的习惯,使其形成了透明玻璃干净美观的观念;其次,工匠们用玻璃来仿制晶莹剔透的水晶,逐渐去除了玻璃中的杂质。更为重要的是,玻璃器生产技术实现了第二次飞跃。前1世纪,叙巴的工匠发明了吹制法;公元1世纪,叙巴(可能是西顿)的工匠把吹制法与模铸法结合起来,发明了有模吹制法;200年,在吹制法的基础上,出现了制造平板玻璃的技术。叙巴工匠在罗马帝国境内的迁徙,使吹制玻璃业在帝国境内广泛开展。1—3世纪,吹制法先后传到亚平宁半岛、高卢、日耳曼地区(今德国)、不列颠等地。除了在西欧传播外,吹制法也向东方传播,1世纪传播到波斯,5世纪传到中国、印度。
很快,在北两河流域、北叙利亚地区,便出现了至少五六个玻璃生产中心。邻近地区(巴比伦尼亚、伊朗高原)开始引进这些新技术,较远的地区则通过军事战争或商贸的方式接触并引入新技术,如埃及在战争中俘虏了玻璃匠进而获得玻璃制造术,塞浦路斯、希腊借助商贸引入玻璃业。根据对埃及、两河流域、叙利亚-巴勒斯坦地区(以下简称为叙巴)、希腊等地出土的公元前16—前12世纪的玻璃的化学分析,此时玻璃原材料的主要产地是两河流域、埃及,而其他地区(如希腊)则从这里进口玻璃原材料来制造玻璃器皿。埃及一跃成为与两河流域、叙利亚比肩的玻璃制造中心,从前14世纪起逐步形成了阿马尔那、利希特、甘提尔三个玻璃生产中心。到了前14世纪中叶,整个近东的玻璃生产进入鼎盛期。
近东地区生产的玻璃及其制品,颜色与天青石、绿松石等宝石相近,器形上仿制陶器、石器、釉沙器。迄今为止,近东地区出土的玻璃多见于王宫、神庙以及贵族墓地。显然,玻璃在当时是奢侈品,原因在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制造技术水准,还不能实现玻璃的大规模生产;利用芯制法制造出来的玻璃器皿的高度不超过10厘米,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范围。
15世纪欧洲的玻璃吹制工
前12世纪,东地中海地区海上民族入侵引发的大动乱,使得玻璃业进入严冬。随着局势逐渐平稳,从前9世纪起,玻璃业在叙利亚沿岸、两河流域地区复苏。从镶嵌玻璃,到前8世纪的单色玻璃器皿,到前7世纪的原色玻璃碗,再到前6世纪的芯制法玻璃器皿的复兴,玻璃业逐步恢复起来。两河流域的芯制法玻璃器皿在器形上模仿希腊的陶器和金属器皿,远销亚美尼亚、叙巴、波斯、罗德岛、埃特鲁利亚。从新亚述时代记载玻璃料生产配方的泥板文书来看,此时的玻璃生产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。叙利亚沿岸、两河流域玻璃业的复苏,带动了玻璃业在其他地区的传播与发展。前8世纪左右埃兰(现伊朗胡泽斯坦)建立起了本土的玻璃业,前6世纪小亚开始了玻璃器的制造、罗德岛开始了芯制法玻璃器的制造、埃及的马赛克玻璃器开始复兴,前5世纪希腊首次用模铸法制造玻璃器。前5—前4世纪,玻璃生产技术传入波斯的波斯坡里斯,用亚述的蜡制法制作出纯净的绿色或无色玻璃餐具。前5世纪,西亚的玻璃制造技术传播到中国、印度。除此之外,亚平宁半岛(坎佩尼亚、罗马)、高卢、伊比利亚半岛,也有少量玻璃生产。
在罗马帝国时代,玻璃业获得了巨大发展。玻璃的颜色发生变化,到1世纪中叶,原色玻璃(绿色或蓝色)逐步取代了有色玻璃。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:首先,罗马人饮用葡萄酒的习惯,使其形成了透明玻璃干净美观的观念;其次,工匠们用玻璃来仿制晶莹剔透的水晶,逐渐去除了玻璃中的杂质。更为重要的是,玻璃器生产技术实现了第二次飞跃。前1世纪,叙巴的工匠发明了吹制法;公元1世纪,叙巴(可能是西顿)的工匠把吹制法与模铸法结合起来,发明了有模吹制法;200年,在吹制法的基础上,出现了制造平板玻璃的技术。叙巴工匠在罗马帝国境内的迁徙,使吹制玻璃业在帝国境内广泛开展。1—3世纪,吹制法先后传到亚平宁半岛、高卢、日耳曼地区(今德国)、不列颠等地。除了在西欧传播外,吹制法也向东方传播,1世纪传播到波斯,5世纪传到中国、印度。